他是新加坡富商陳篤生(Tan Tock Seng)的孫子,也是馬六甲培風中學的創辦人之一。
(中央社)菲律賓參議員皮門特三世3月25日確診武漢肺炎,但傳出他在居家隔離時還趴趴走,置醫護人員和民眾於風險之中。馬卡蒂醫療中心醫學主任哈維耶(Saturnino Javier)告訴ANC新聞網,皮門特三世昨天在馬卡蒂醫療中心時,曾接觸6名到8名醫護人員。
網友還在推特(Twitter),對比這名參議員和因無家可歸無法自我隔離而被移送法辦的69歲老婦人艾斯培賀(Dorothy Espejo)。目前無法得知這22名護士是否包括曾接觸皮門特三世的醫護人員(中央社)菲律賓參議員皮門特三世3月25日確診武漢肺炎,但傳出他在居家隔離時還趴趴走,置醫護人員和民眾於風險之中。對於參議員在隔離期間趴趴走,民眾群情激憤,紛紛要求皮門特三世辭職,並提出請願希望起訴他。皮門特三世是菲律賓第2名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參議員,另一名參議員安賈拉(Sonny Angara)27日宣布確診。
No one should be above the law!!! Departmet of Selective Justice, #KokoKulong!!! #KokoVID19 pic.twitter.com/I8CAkveD7s — #WeAreNotBlind (@thekarl_justice) March 26, 2020 皮門特三世道歉 《南華早報》報導,皮門特三世於27日發表聲明向醫院道歉,他表示無意違反居家隔離措施,也無意給勇敢的第一線防疫人員帶來更多的痛苦和擔憂,他強調他是為了和他即將臨盆的妻子而一起到醫院。消息一出,全民激憤,已有超過13萬7000人連署要求追究他的責任。就連地緣遙遠、向來姑息中國的歐盟,也與中研院正式合作開發快篩與疫苗。
儘管民主黨親中色彩濃厚的富豪彭博一度參選,但在對抗川普聲勢的考量下,竟讓立場模糊、政策彈性較大的拜登成為最可能出線的黑馬,足見美國內部對中情緒的複雜。原本安倍政權就有強烈右翼性格,現在對於中國更加沒有好感。未來這波調整,與台美的防疫合作息息相關。Photo Credit: 中央社 外交部長吳釗燮(左2)18日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宣布,稍後將和美國AIT發出聯合聲明,宣布共同防疫,包括快篩檢驗試劑研發、疫苗研究生產、藥品研究生產、追蹤接觸者相關技術機制科技、舉行科學家專家會議,以及防疫醫療用品設備交流等。
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09年3月18日 把握「排華建制化」的風口浪尖 中國過去透過公開或私下金援,加上「大外宣」等資訊攻勢,在世界各國扶助親中政客上台。由於「瘟疫」在全球化環境中,成為全新的戰略影響因素,這一次武漢肺炎疫情,不僅讓各國政經動盪,更讓美中貿易戰後已經開始改變的全球政治結構,因疫情急遽升溫而加速變化。
但隨著近幾年「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干預性政策,以及「終身國家主席」的反民主表現,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考量,自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度轉弱的反中路線也重新抬頭。這不只是延續民進黨政府過去的外交成果,更是因為台灣可圈可點的防疫戰果,獲得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認同。原本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下,台商已經大規模重新佈局生產基地,如今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中國全面復工遙遙無期,跨國企業必定在關注哪國能最早恢復經濟秩序,藉此進一步作出調整。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誠如川普總統將自己比喻為「戰時總統」,不誇張地說,防疫視同作戰,而台灣是這場戰爭的一等強國。
各國政壇親中反中的路線之爭白熱化,最受矚目的當然是美國「屠龍派」與「擁抱熊貓派」的對壘,而美國眼下是反中路線勝出,貿易戰與疫情的演進則加重了美國社會的排華情緒。前述的台灣樂觀前景,正是建立在此一全球危機帶來的變動之上。前北約秘書長、丹麥前首相Anders Fogh Rasmussen投書《Time》,認為台灣公衛醫藥領域的優秀表現,應該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全世界的外交觀察家都已經確信,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中,透過金援外交攏絡大量亞非小國,不只讓這些貧窮國家落入賤賣國產的「債務陷阱」,還驅使這些弱國在國際組織中投票支持中國勢力,進而控制WHO、ICAO等國際組織。
可見武漢肺炎雖然造成全球動盪,但做足準備、在第一線應對中國最久的台灣,反而在這次疫情中大有可為。屆時台灣在海權、防疫、生產製造等角色會更加吃重,但這也正是從兩岸長年困局中解脫的大好機會。
在美國釋出軍方物資、動員生產的情況下,短期內全球經濟前景絕不樂觀。歐盟也宣布與中研院合作開發疫苗和快篩。
鄰近大國日本,雖然因為外銷與觀光越發仰賴中國市場,但中國隱匿疫情導致東京奧運垂危,可說是引發了安倍政權的嚴重不安與憤怒情緒因為政府預算本身就是靠著經濟發展撐起來的,不可能期待政府預算又反過來支撐整體經濟發展。但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無可厚非。藝文活動,每類各200元的抵用額度 使用期限:有限期(尚未公布) 不分區消費,全國通用 如何評斷,分幾個層面分別來談談。這就是個打算要舉起自己的愚行,結果只會白花力氣。其次,說到刺激經濟,最重要當然是乘數效應,也就是每花一塊錢要能帶動更多消費。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再來談談抵用券。如果因為抵用券和消費券同樣有「尊重市場機制」的精神,就滑坡到「推抵用券不如推消費券」、「民進黨昨非今是」。
這就是典型的針對特定領域做補強,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就是利用行業間的重分配,進行損害分攤。最近振興抵用券的政策一出,往往被拿來和馬英九時代的消費券比較。
抵用券應對的是武漢肺炎,受到衝擊的產業範圍相對小、性質相對明確(高感染風險的群聚活動、可能會導致居家檢疫處分的國外旅遊)。抵用券的領取綁定住宿,就是要利用住宿的天然槓桿效應,來帶動其它觀光旅遊消費。
但是馬政府卻是在全面性的經濟危機中,用幾無限制的「臨時代幣」模式,要刺激一個全面萎縮的市場。那就太昧於兩者之間情境的差異了。實務上固然有難以執行的困境(你很難確保商家只讓消費者部分抵用),但這個約束是有其邏輯的。Photo Credit: 中央社 對政策模式的評價 先談談消費券。
另一個綁定住宿領取的限制,也是同樣的道理。Photo Credit: 中央社 最後,談談我對抵用券的疑義 一般來說,我是傾向「臨時代幣」模式,好讓資源分配回歸消費者選擇和市場競爭的。
對應局部性的經濟萎縮,採取全面性的補助刺激,則就肯定顯得大而無當:人們還是往宅經濟砸錢,旅遊、劇院、餐飲該怎麼死的還是怎麼死。在消費者使用抵用券的第一時間,用一塊錢的抵用券做槓桿,翹動四塊錢的消費。
而抵用券「不是全額抵用,而是部分抵用」的設計,期望的正是加強乘數效應。綜上,抵用券限定行業,用行業間的重分配進行損害分攤,追求的是相對合理的政策目標。
如果要刺激消費,「臨時代幣」模式是有可取之處。但武漢肺炎作為經濟危機,性質是很特殊的,未必要急著透過刺激消費的方式,來做損害分擔。同的是尊重市場機制的精神:發放「臨時代幣」,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要花在哪裡、讓做生意的人靠競爭來爭取資源挹注。相關的使用、領取限制,也都是針對乘數效應而設計。
武漢肺炎雖說是局部受損,拖久了也會帶動全面性的倒債、信用、信心危機。異的是使用限制的寬緊:消費券使用幾乎沒有限制,也是所有人都領得到。
衝著這些原因,右派經濟學家對這樣的政策模式會有些期待。而如前所述,這還算是「臨時代幣」模式力所能及的目標。
甚至部分產業非但沒有萎縮,反而逆勢崛起(比如宅經濟)。我不是凱因斯信徒,但如果政府總之要花錢刺激經濟了,那當然要用能帶動乘數效應的做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